找到相关内容38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 “礼忏法”新探

    缣田茂雄、池田鲁参先生作过深入的研究。但是,关口真大先生将《修证仪》与《略明开朦初学坐禅止观要门》、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、《圆觉经大疏释义钞》、《禅门要略》进行对照,指出《修证仪》的“坐禅法”明显受到...《圆觉经略疏》四卷、《圆觉经略疏之钞》十二卷;同时根据《圆觉经》的修行方法,东晋·道安至天台智顗的实修体系,尤其对智者大师的《天台小止观》及《法华三昧忏仪》,以阐明佛教修行者在实际上的修行及宗教行事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863809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3)

    的书有《净名经疏》三十八卷、《觉意三昧》一卷、《六妙门》一卷,《法界次第章》三卷、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一卷(该书又名《小止观》或《童蒙止观》)、《法华三昧行》一卷。智颤讲说经过门人整理过的笔记有《禅...,求无上道,  愿先成就五通神仙,然后乃学第六神通,受持释迦十  二部经及十方佛。”他的目的是:  “我今入山修习苦行,忏悔破戒障道重罪。今身  及先身是罪恶忏悔。为护法故,求长寿命。不愿生  天及余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764792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2)

    这显然是兼用瑜伽师的观行。  慧思于兴和元年(539)从慧文受观心之法,悟法华三昧以后,多用随自意三昧(行住坐卧饮食言语中随时修习止观)和安乐行(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,见《法华经·安乐行品》)。其后在...,称为通教;以唯识为第三时教,称为别教,更加以融通空有为第四时教,称为圆教。其观法以圆顿止观(《摩诃止观》),次第止观(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),不定止观(《六妙门》),随机教授。平生所有讲述,多由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365221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3)

    究竟成佛的道理。此外概括天台宗的纲领,写成《始终心要》、《止观大意》、《止观义例》成为天台宗入门的必要典籍。为了指导修习止观,写成《法华三昧辅助仪》、《观心补助仪》。于是天台宗圆顿之教悉归于正。正因为...广州,次年到洛阳,于是往来长安、洛阳之间。沙门一行数经请问,金刚智为立坛灌顶,一一指教。自十一年(723)开始译经,于十九年(731)译出《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》,是为密宗根本法门之一,简称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465222.html
  • 天台宗简介

    渐次止观”:在南京百宫寺说,先则三皈五戒,从浅入深,由凡至圣,次第修习,如彼登梯,即今之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。通常称之为禅门修证,禅波罗蜜,次第禅门,从传教大师起即被称之为禅门谬证。三者,“一定止观”:随人根性修习,不拘一定,前后互用,能大能小,“如金钢宝,置之日中”即今之《六妙门》是也。所谓的六妙法门,是数息观、随息观、止、观、还、净之六种法门依此而示人,定止观修证方法之谛要。四者,名“小止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065537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魔碍都不能使行者放弃止观。一切有兴趣的事都是从无兴趣起,只要对某一事物执着的追求,自然会生起兴趣的,进而深入。修止观也是一样,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地修习,自然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,随着对止观的深入,其它的嗜好也会减退的,最后放下一切,专心于止观修习。这也就是五法的意旨所在。  四、十乘观法  圆顿止观的实际修行是以十乘观法为主体的,这可以从《摩诃止观》的结构上看出来,一整部摩诃止观,它的卷五、卷六、卷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元代内地畏兀儿僧徒佛事活动辑考

    佛教宗派,其实际创始人智顗著有《小止观》一卷,此书又称《童蒙止观》、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,讲述如何坐禅,重点讲“三止” (休真止、方便随缘止、息二边分别止)及“三观” (空观、假观、中观),与“天台...问的译师,或出任佛教管理机构的官员或担当蒙古皇室的师父,甚至作为皇帝的替身出家,更有不少畏兀儿僧侣皈依了藏传佛教:也有很多僧侣,僻居江南深山荒野,修禅悟道,修习天台学说:大量的畏兀儿佛教徒在元政府中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965833.html
  • 浅析中国佛教的传播方式与特点

    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故;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;五者为示方便,消恶业障,善护其心,远离痴慢,出邪网故;六者为修习止观,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;七者为示专念方便,生于佛前,必定不退信心故;八者为示...而成此信修行须践履五门:施、戒、忍、进、止观。此亦即《金刚经》所指出的:“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这也即是“不住相”而勤行“六度”的意思。可见,《大乘起信论》所体现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2766140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此二者先后次第若何耶?抑一无次第耶?此疑乃由不谙定因而起。本论第三门列举九住之说,所以明未习止观之前,须有住为其因,亦即先有专注,始能修习止观也。此住虽似于止,但以作止观之准备,并非真正止观。是义独详...如是九住,虽状态各殊,然均能於境不散、不异、不离,得为名住。是皆定前之加行,至得等引而後,方堪修习正定止观也(九住偏於止,而为止观之准备工夫,绝不可废。传译三藏中唯《解脱道论》略具其说,今特资以解释。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(2)

    功德转众生痴迷故。  于止观功夫修习过程中,必发智慧得大利益,唯因无明薰习业力尚未消尽,于境界中亦起邪执,于心意识中易见诸异相,于能力中易生辩才,种种事项皆复起人我法执激起贪念诸事,此时应仍正观心意识...真正真如境界,修行者宜自我察伺己心念头之染执而予制止,否则即入外道境界。  止观法门精勤修习者只要能不起傲慢执著其必得种种利益,为诸佛护念、不受恐怖、不受惑乱、远离毁谤、没有疑惑、信心增长、远离忧悔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467298.html